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综述

日本社会各界评价习近平“七一”讲话的若干观点

作者:李晓倩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 来源: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近期,日本政要、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和智库纷纷围绕习近平“七一”讲话进行了报道和解读。我们从这些报道和解读中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习近平“七一”讲话彰显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在讲话中用三个“深刻改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用四个“伟大成就”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的丰功伟绩,用两个“一定能够实现”宣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日本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解读。

一种解读着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就和前景。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词在习近平“七一”讲话中出现21次之多,这是为了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以此激励党员和民众,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日本参议院议员松川琉依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关键词,通过使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多种表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所在。日本电视新闻网指出,在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和收入差距扩大等诸多社会问题面前,习近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旨在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东京新闻》指出,习近平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发表了一个多小时的讲话,自信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的伟大成就,并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另一种解读着眼于习近平讲话中展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信心。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篠田英朗认为,习近平的讲话充满了自信。他在讲话中向外国势力提出警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篠田英朗认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疑是真实的成就,整肃党的纪律则是进一步提高凝聚力的表现。《读卖新闻》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历史功绩,表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指出,自1921年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就表明,中国今后也不会接受欧美的制度体系。

二、习近平“七一”讲话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历史逻辑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并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号召。不少日本智库、学者和媒体都关注到,人民立场和唯物史观始终贯穿于习近平的讲话之中。

一种观点认为,习近平“七一”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文指出,习近平讲话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宫本雄二认为,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他从去年12月左右开始使用的说法,表现出重视人民的态度。宫本雄二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最初是在人民中诞生和发展壮大的,也是依靠人民取得政权的,历届政府都表示要爱护人民,习近平“七一”讲话可以说在这一方面是更进了一步。

还有一种观点从习近平“七一”讲话中关于历史的阐述出发,来解读习近平的历史逻辑。日本媒体JBpress发文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谈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论述表明,对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的回溯构成了习近平历史观的基础。篠田英朗也认为,习近平“七一”讲话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其基本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即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伟大国家,但从19世纪开始受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欺辱,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领导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习近平“七一”讲话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独立自主的坚定态度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有不少报道和文章对讲话表明的中国捍卫国家独立自主的坚定态度进行了解读。

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习近平“七一”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同时向试图制裁中国、形成对华包围圈的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传递出中国坚决拒绝外国势力干涉本国内政的信号。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日本主流媒体和专家对这句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朝日新闻》发文认为,在这句话中,习近平以罕见的强烈措辞表明了中国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姿态,这是针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围绕人权和领土问题对中国的横加指责。《读卖新闻》发文指出,习近平“七一”讲话不仅再次强调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且始终贯穿着呼吁国内团结、不向欧美压力让步的语气。时事通信社发文认为,习近平“七一”讲话既考虑到中国被列强殖民侵略的过去,也考虑到对华压力加大的当前国际环境。日本爱知县立大学副教授铃木隆也认为,习近平关于绝不接受外来压迫、也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的表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即中国一方面因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获得国内民众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面临着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无端指责。

宫本雄二认为,习近平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烈反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态度。习近平说:“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这表现出坚决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价值观强加给中国的态度。尽管美国采取了寻求竞争与合作的对华政策,但也明确表示,当前将把重点放在竞争上。而竞争可能产生对立,导致冲突。中美之间的纷争将如何发展?这与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否在10月底于意大利举行的G20峰会上实现会谈,以及如果实现会谈,又将取得怎样的成果直接相关。

篠田英朗从习近平讲话中坚定的对外态度出发,分析了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与双方固有世界观的关系。篠田英朗认为,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拥有不同思想和历史的超级大国不会轻易共享相同的世界观,继续保持竞争关系是自然趋势。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具体的贸易渠道发挥影响力。这与冷战时期苏联采取的南下政策等扩张主义完全不同。中国没有输出共产主义的野心,而是热衷于以中华思想为基础,沿着欧亚大陆的外围边缘,带状地扩大本国的影响力。中国没有兴趣掀起冷战,只是一心一意以中华文明的复兴为目标。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等国家在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时,也试图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的“优等生”,成为援助大国。但与之不同,中国不想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不会放弃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而是希望在不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同化的前提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由于无法同化中国,于是美国拉拢其他西方国家,想防止中国“侵蚀”其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拜登主义”构想的是西方各国在与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四、习近平“七一”讲话强调了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继而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有日本学者指出,提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是习近平“七一”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

宫本雄二认为,习近平“七一”讲话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义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讲话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强调法治国家,这与传统的法家思想存在一定的关联。习近平“七一”讲话表明,中国今后将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目的是通过吸纳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充“中国特色”的内涵。

篠田英朗认为,我们不应该误解中国,中国并没有抛弃共产主义,也没有信奉资本主义并试图模仿欧美国家。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用他的话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继而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篠田英朗认为,通过将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伟大成就。篠田英朗指出,中国共产党将来不可能放弃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接受被欧美主导的国际社会所同化。

[作者:李晓倩,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