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综述

英文世界评价习近平“七一”讲话的若干观点

作者:谢光远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聚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媒体和学者对此次讲话的评论或解读,从中梳理出了如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习近平“七一”讲话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的强大和稳固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七一”讲话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回顾,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的强大和稳固,进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道路的正确性,有力回击了西方的“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项目主任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表示:“讲话及庆典本身的盛况就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很强大、很团结,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领导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7月2日刊登的评论文章《中国共产党100岁了,他还会更长久》提出,与其他共产主义政党建立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表现格外出色。那些试图在苏联历史中寻找中国共产党的参照物的人,错误地估计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力。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找到了正确道路,这帮助它度过了重重危机,使其变得更强大。该报同日发表评论文章《习近平“七一”讲话传达了什么信号?》,认为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了拥有全球实力、由更有活力的执政党领导的新时代。“七一”讲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强国,特别是当全球大部分地区仍在与新冠病毒大流行作斗争时,在中国人们基本上已经能正常地生活了。美国彭博社7月3日也发文表示,习近平“七一”讲话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成功,以及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一些国家推动的“解构中国共产党叙事”的行动没有达到目标,许多西方观察家关于“中国的体制终将制约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预期也落空了。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表示,尽管遭受过无数挫折,中国共产党仍然坚强地领导着中国人民,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全球强国,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对广大中国民众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它即将使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以及科技和军事强国。《纽约时报》7月5日发表题为《中国已经崛起,与他竞争也许是件好事》的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比其他绝大多数共产主义政党存在得更久,其领导下的中国经济也远比上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苏联——更有活力、更为繁荣。如今,中国成年人的识字率达到97%,人均GDP从1960年的不到90美元增长到今天的1万美元以上。中国有望在202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这一趋势正随着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加快。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贷款国,其对外贷款金额超过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和。这一切事实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是强大和稳固的,很难有人再像30年前那样抱着“历史终结论”这样的观点。哈佛大学教授托尼·赛奇(Tony Saich)表示,当前中国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更加自信了,他们“既对自己所认为的好的发展模式有信心,也认为西方的理念终将幻灭”

二、习近平“七一”讲话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在讲话中用较大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屈辱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历史,目的是希望以此激发和团结民众,号召中国人民继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恢复中国失去的辉煌。

美国《外交》杂志7月2日刊发《在100岁时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了对合法性的追求》一文,认为“七一”讲话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恢复其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只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选择的发展道路,这一目标到2049年必然实现,而所有中国人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感到荣耀。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近代中国陷入混乱,被西方剥削。在“东升西降”、中国走向复兴的进程中,“敌对的外国势力”依然试图全力遏制中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民众必须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拥护党的领导。习近平“七一”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正在努力提升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将民众不断增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对中国共产党更大的忠诚。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援引相关学者的观点,认为“七一”讲话有效团结了中国国内民众,构建了一种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凝聚力。该报道认为,在中国共产党建构的“民族复兴”话语体系中,中国在历史上遭受的屈辱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屈辱历史的回顾和对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展望是激发民众摆脱历史屈辱感、实现民族复兴的“兴奋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报道也认为,“七一”讲话对屈辱历史的回顾与对辉煌前景的展望同样激励着广大中国民众,目标是让人民“坚强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计划前主任杜如松(Rash Doshi)在外交政策网站发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到2049年实现民族复兴”的设想体现了一种民族主义色彩强烈的共识。“七一”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抱有“实现民族复兴”的初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必须接过这一“历史接力棒”,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100周年时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还有分析认为,“七一”讲话中体现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会影响中国对国际体系和对外交流的认知。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发文认为,随着中国深化与世界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具有世界意义。“七一”讲话又一次激发了民众对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感,这种情感一方面加深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民众将历史上的屈辱与如今的强大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杜如松分析认为,“民族复兴”不仅涉及缩小与西方的差距,也涉及塑造一种中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体系。

三、习近平“七一”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维护自身道路和国家利益的决心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在讲话中表达了中国坚持自身发展道路以及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特别是,习近平关于“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以及“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庄严宣示,在英语舆论界引发热议。

在英文世界,有许多媒体和学者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极限施压”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崩溃”的做法是无法奏效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必须接受与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共存并“长期竞争”的现实。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凯利·布朗(Kerry Brown)认为,“七一”讲话的对外宣示是“中国对外界的对华言论做出的回应”,是在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展现的一种防卫状态。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表示,中国将继续沿着自身选择的道路发展。美国无法影响中国,从而无法使它建立一个更符合西方价值观的体制,而是必须接受中国的体制并和它打交道。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援引相关学者的观点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力量强大,与世界各国有着深入的经贸联系,必将慢慢对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全世界产生深刻影响,而西方也会发生很多改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院长曾锐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七一”讲话向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释放了简单而明确的信号:“必须接受并适应中国目前的道路选择,否则只会自找麻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on)分析指出,即便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会破坏现有的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中国只是希望对未来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更大的影响。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而非仅凭“中国在破坏国际秩序”这一口号来指责中国。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狄忠浦(Bruce Dickson)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与中国的共存和竞争可能是一件好事。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会让双方进一步认识到加大科研投入、保障供应链弹性、促进民众整体福利、给予不发达国家以公平待遇的重要性。

然而,也有部分英语媒体基于本国利益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一贯抱有的偏见,大肆渲染“中共对外强硬”、“中国对抗西方”这样的观点,借机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北京分社社长大卫·雷尼(David Rennie)表示,“七一”讲话中涉及中国对外关系的部分使用了一些“听起来态度强硬的词语”,传递了“强硬而非和解的态度”。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评论认为,“七一”讲话与此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外宣目标区别明显,无论其真实意图是什么,很有可能会加深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担忧。显然,这些说法曲解甚至恶意误读了“七一”讲话传递出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的决心。

[作者:谢光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